新闻中心

教育史与比较教育教研室举行教改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 2022-11-07 13:47:38 浏览次数: 作者: 包丹丹
返回列表

为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和山东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11月2日下午,教育史与比较教育教研室在4106会议室召开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教研会议,就本教研室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教育史课程知识容量大,而学时有限,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经过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不同课程的学科性质不同,也应当采取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式。作为具有强烈人文色彩和较强知识性的教育史课程,教师不要将教育史的教学等用于知识的传授,应在知识传授基础上,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教师要在精深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善加取舍,必须注意紧紧把握住教育史变迁的历史线索,同时呈现重大教育历史变革、关键历史事件的广阔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讲清变革的根本原因,为学生整体理解教育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两门课程正在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改革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更不能只追求形式、方式的创新,大学课堂不要一味“花团锦簇”,过于花哨。教师应善于总结并鉴别以往教学中有哪些东西应当保留、哪些东西应当改革,在继承中创新。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测验作业时要慎之又慎,避免出现学生用力不用心的状况。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多种方式,如参与课堂讨论,上交课堂笔记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

考察教学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热爱这门学科。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一定会突破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学习资源范围,自主开展学习。而这根本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为人为学的境界,才能够使改革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本次会议讨论热烈而深入,讨论的问题不仅限于教学改革问题,更涉及到教育史学科性质、教学改革的实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等深刻的教育理论问题。教育史和比较教育教研室将经常举行专题教研活动,在研究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

审核人:路书红、刘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