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初小差异 探寻衔接之道——小学教育专业2022级研究生赴济南锦屏学校见习

发布时间: 2023-04-14 15:36:32 浏览次数: 作者: 吕新媛 崔淑婷 孙小敏
返回列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段衔接,使数学学习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如何做好初小衔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衔接自如”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精神,聚焦初小差异,探寻初小衔接的道路,4月13日上午,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在王红艳老师的带领下赴济南锦屏学校见习调研。

本次见习活动,围绕着三节不同学段的课程展开,其中包括小学阶段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和初中阶段的《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课》。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研究生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和小学生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赵艺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序地开展本节课的学习,首先通过复习正比例的关系式导入,接着在情境化的问题中带领学生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梳理总结比例法的解题步骤。相较于初中紧凑的课堂节奏,小学课堂中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老师在新授过程中,围绕一种题型反复变式练习,让学生获得对于算术法、比例法的感悟。在授课中,赵老师还充分有效地利用黑板的空间,分片书写,左侧呈现解题的步骤,右侧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并用红色的粉笔点明本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带着大家勾画题目,归纳其中的等量关系;提醒学生用分栏的书写形式,保证卷面的整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比小学与初中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小教的同学们也陷入了沉思——今后自己应该让学生带着些什么走入到初中的数学课堂。

研究生们在七一班陈晓鸣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这节课陈老师讲的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陈老师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开头先带领学生们复习了有关知识,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课堂中间还复习了对顶角相关内容。尽管初中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但陈老师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上台讲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细节上陈老师也抓得紧,她说“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让学生一审、二找、三分析、最后得结果。学生按照老师步骤,在解题书写时已经形成写了“已知”、“求证”、“结论”这三个步骤的好习惯。除此之外,陈老师还强调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尤其是数学符号的抽象与表达。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让研究生们大开眼界,对初中数学教学燃起了信心,对初小衔接的教法有了进一步的感觉。

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此次八年级的《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课充分体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练结合、查漏补缺”的复习课教学策略。张迪老师先呈现出本章知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促使知识结构化。接下来,老师从学过的分式方程概念出发,带领学生复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分式方程的应用等,对解题思路、易错点、重点题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对重要的概念和易错之处由学生进行复述,促进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和思考。每一专题都配以相应的例题,老师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掌握概念、解法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推动学生对分式方程知识的查漏补缺,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听课结束,锦屏学校张校长、贾主任等与王老师和小教研究生们在阶梯教室,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展开热烈的讨论。研究生们分小组集思广益,在讨论会上分享观点,相互学习,畅所欲言。最后,王红艳老师做总结发言,联系两个不同学段的课堂,让研究生们认识到了两个学段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为初小学段间的衔接明确了方向。进入到初中的学习,老师应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等方面下功夫。张校长也强调了初小衔接的重要性,今后在实践中会进一步思考对策,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升初后新的学习环境。

小学与初中是义务教育中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通过此次见习,小教研究生们充分认识到了小升初作为学生成长转折点的重要意义,以及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员应当掌握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帮助小学生实现小学与初中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不仅关注课堂教学的衔接,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心理、习惯等方面的衔接。本次见习研讨活动还架起了小教研究生和初中老师的沟通桥梁,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学习平台,丰富了研究视野和实践经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小教研究生们将进一步钻研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探寻初小衔接的思路和着力点,促进学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为学生的平稳过渡、高效衔接提供支持。

供稿审核人:陈正 路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