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育学部“实践取向的教育哲学”创新团队第二期学术沙龙——记忆与教育

发布时间: 2020-09-11 15:47:07 浏览次数: 作者: 教育学部
返回列表

9月10日下午,实践取向下的教育哲学创新团队在教科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二期主题沙龙。本期沙龙的主题是“记忆与教育”,主讲人为李长伟老师,主持人为孙瑞玉老师,张赛赛老师、乔资萍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沙龙。

孙瑞玉老师对沙龙的主题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李长伟老师较为详实地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于“记忆与教育”的思考。在他看来,谈及记忆与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比如最为典型的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等等,事实上,心理学在记忆领域也的确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与之相对,记忆与教育就从来没有成为现代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如此的研究取向是有大问题的,因为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或者说“成就自我”,而不是谋求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记忆术”。基于这种考虑,教育哲学需要介入到记忆与教育之研究中来。至于如何切入到对记忆与教育之关系的研究中来,可以有多种路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就是“自我同一性”的显现,即自我同一性显现在人的记忆之中,记忆又依赖于自我反思,然而,自我反思不常常有,于是教育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当然,自我同一性、记忆与教育的关联是复杂的,这里面涉及到对象意识、自身意识、反思意识之关系。李长伟老师对此做了较为细致的理论分析。在确定了记忆与自我反思之关系的基础上,李长伟老师对针对现实的状况,从三个方面做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教育若要在反思中让记忆中的自我同一性显现出来,教育自身必须具有反思意识。最后,他指出,所谓的对过去记忆的回忆和反思,无非是为了未来和希望。人若没有未来和希望,自然也不会有对过去记忆和回忆的必要。所以,教育需要站在未来和希望的立场上,反思和回去过去的记忆。

李长伟老师分享结束之后,又与大家围绕着不同学科中的记忆研究的差异,以及自身意识是否需要反思意识等问题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深化了对记忆与教育问题的认识。